子午流注
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,中医认为人体中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,由于时辰在变,因而不同的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。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,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,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。把人的脏腑在十二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,环环相扣,十分有序。
子午流注的功效与作用
家人们,大家有没有听说过“子午流注”呀?这可是源自《黄帝内经》的古老养生法则哦!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它的三大主要功效与作用,让我们一起变得更健康吧!
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,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,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。
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,环环相扣,十分有序:
子时 (23点至1点),胆经最旺。
丑时 (1点至3点),肝经最旺。
寅时 (3点至5点),肺经最旺。
卯时 (5点至7点),大肠经最旺。
辰时 (7点至9点),胃经最旺。
巳时 (9点至11点),脾经最旺。
午时 (11点至13点),心经最旺。
未时 (13点至15点),小肠经最旺。
申时 (15点至17点),膀胱经最旺。
酉时 (17点至19点),肾经最旺。
戌时 (19点至21点),心包经最旺。
亥时 (21点至23点),三焦经最旺。
简易歌诀:寅时气血注入肺, 卯时大肠辰时胃, 巳脾午心未小肠, 申属膀胱酉肾位, 戌时心包亥三焦, 子胆丑肝各定位。
发展历程
中医子午流注在我国历史悠久,其理论基础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《黄帝内经》中就已经奠定,在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宝库中,是最具有特色的宝贵理论。
子午是指时辰,流是流动,注是灌注,子午流注理论是把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,对应十二地支,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及五腧穴的开合进行结合,在一日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首尾相衔的循环流注,盛衰开合有时间节奏、时相特性。子午流注抗癌疗法来源于这样的规律,因时、因病、因人、因地从而准确、有效的调整患者气血,调理脏腑气血阴阳,在特定的时间点进行杀灭癌细胞,恢复患者气血运行的正常时间规律,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。
科学证明
今天,中医的经络、穴位已经被发达的电子检测技术确认,并且发现经络确实是“活”的,是像流水一样有“走向”的,即是说,是符合中医所说的“子午流注”规律的。